雙幣理財產品雖然在投資的預期收益上,會高于現有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但其缺點是具有一定的匯率風險。
在資管新規(guī)頒布后,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面對琳瑯滿目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分不清它們的類別以及優(yōu)缺點,很可能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產品,造成本金損失。
今天我們就來按貨幣分類的角度,來認識銀行理財產品。
人民幣理財與外幣理財
現在出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外幣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受投資者追捧。說到外幣理財產品,其實就是按貨幣種類來分理財產品類型,即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和雙幣理財產品。
人民幣理財產品:國內銷售的理財產品如沒有特別說明,基本上都是人民幣理財產品。
外幣理財產品:與人民幣理財產品不同,外幣理財首先要求投資者要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即歐元、美元、澳元、港元、加元等國際貨幣,然后投資其他標的理財產品。
雙幣理財產品:投資本金由兩種貨幣組成,包括人民幣和美元。首先將美元部分的資金以起息日當天的匯率折合成人民幣,以此作為投資的本金,到期后以人民幣的形式返還。然后將人民幣部分的資金在產品投資期內應當產生的存款利息兌換成美元,并和美元部分資金一起作為投資本金,以外幣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進行操作,到期后的產品的整體收益以美元的形式支付。
雙幣理財產品雖然在投資的預期收益上,會高于現有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但其缺點是具有一定的匯率風險。
人民幣理財VS外幣理財
對比一
由于國內資金較國外短缺,因此人民幣理財收益比外幣理財收益要高。如果是為了獲得投資收益,一般都會選擇人民幣理財,但外幣理財相對于人民幣理財有較高的抗跌能力和升值潛力。
對比二
外幣理財產品也并非都是保本理財。一般來說,在銀行購買的外幣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保本產品,但也有一些風險較高,不保本的產品。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風險低的保本保收益產品。
對比三
外幣理財產品門檻比人民幣理財產品高。現在美元理財產品投資金額一般是8000美元,澳元理財產品投資金額是8000澳元,港幣理財產品投資金額是5萬港幣,折算成人民幣均在4~5萬元左右。而現在很多人民幣理財產品已經放寬到1萬元,甚至還有0門檻。所以,普通投資者還是選人民幣理財好。
對比四
外幣理財產品最大風險是匯率風險。匯率風險就是指投資者在投資外幣理財的過程中,因匯率的變動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特別是在外幣與人民幣匯率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較大損失。
對比五
外幣理財產品流動性比人民幣理財差。外幣理財產品一般沒有提前贖回權,投資者需要看清楚提前終止條件。因此,對于有流動性要求的投資者不適宜購買外幣理財。
對比六
購買外幣理財產品需支付額外費用。外幣理財產品需要收取手續(xù)費,一般在0.4%或0.45%左右,另外還有一筆托管費,在0.02%左右。因此,在購買外幣理財前一定要問清楚基準收益和相關費率,選擇可以接受的渠道再購買。
總的來看,如果為了獲取較高的投資收益,還是選擇人民幣理財較為合適。但如果資金較寬裕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的流動性需要和風險承受能力,配置一定比例的外幣理財產品。特別是中長期看好外幣(美元、澳元等)升值而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配置一定量的外幣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